1.作为一个法大的学生,我想说法大的法律资源绝对是国内一流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图书资料。至于政治学专业也是很不错的。
2.中国政法大学以法学见长,在这里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和法学结缘,英语专业虽不是很强,但法律英语绝对不错!这里法学文化气息浓厚,有助于开拓思想,学校很好!
3.咱们的学生宿舍实施男女分开管理,都安排有管理的老师,负责管理的老师,不仅负责督促学生的作息,更负责学生的节假日考勤,宿管老师真的是做到了24小时服务制。国际班的宿舍统统是四人间,上床下桌,每个房间配有空调,室内温度可以随时调整;每个人又配有私人衣柜和书架,分上下两层,旁边配有抽空可以安装电脑和台灯,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方便;考虑到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加和自学时间的加大,学校也为每间宿舍配有网络,充分解决了学生的各种问题;宿舍坐北向南有充足的阳光射进来,每间宿舍的窗子外面都设计有晾衣服的架子,解决了学生的一大问题。宿舍共有两层,地面上全部铺有地毯,两层都设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澡间;为了防滑,地板上都铺有防滑垫。学校也为学生配有洗衣机和热水器,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每层的都有一个大厅,厅里摆上沙发和各种植物,学生没事的时候可以坐在这聊聊天,每每遇到学校组织的什么活动,学生更是喜欢聚聚在此,共商大事。
4.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是强项,也是特色
5.校园环境不错,主要的是学习氛围好,经常有专家名流的演说讲座等等。
6.法大最强的是诉讼法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学 | A+ |
2 | 中国政法大学 | 政治学 | B+ |
3 | 中国政法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4 | 中国政法大学 | 社会学 | B- |
5 | 中国政法大学 | 哲学 | C+ |
6 | 中国政法大学 | 理论经济学 | C+ |
7 | 中国政法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C+ |
8 | 中国政法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C |
9 | 中国政法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C- |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最初在北京沙滩红楼办学,1954年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学院三院办学格局。进修学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并入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5月3日,************、******、中央************莅临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最初在北京沙滩红楼办学,1954年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学院三院办学格局。进修学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并入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5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0多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学校现有在校生17540人,其中内地本科生9520人,内地研究生7277人,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743人;教学科研岗教师986人,其中教授329人,研究员3人,博士生导师236人、硕士生导师658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