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大学本科

贵州民族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在贵州三年录取分数线汇总表

发布时间: 2023-01-03 08:13:46

贵州民族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在贵州三年录取分数线汇总表

年份 大学名称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选科要求
2021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一 562 8746
2021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班) 贵州 文科 本二 542 13739
2021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二 535 15817
2021 贵州民族大学(民汉双语)(民族班) 贵州 文科 本二 515 23921
2021 贵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类专业其它) 贵州 文科 本二 494 33982
2021 贵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彝语类) 贵州 文科 本二 482 41069
2021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一 469 41152
2021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班) 贵州 理科 本二 430 67470
2021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二 419 76626
2021 贵州民族大学(民汉双语)(民族班) 贵州 理科 本二 407 87942
2021 贵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彝语类) 贵州 理科 本二 373 121554
2020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一 556 7627
2020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班) 贵州 文科 本二 531 13715
2020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二 530 13864
2020 贵州民族大学(民汉双语)(民族班) 贵州 文科 本二 510 20632
2020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一 494 37560
2020 贵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类专业其它) 贵州 文科 本二 473 40999
2020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班) 贵州 理科 本二 460 58144
2020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二 453 63550
2020 贵州民族大学(民汉双语)(民族班) 贵州 理科 本二 428 84318
2019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一 552 7812
2019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班) 贵州 文科 本二 524 14297
2019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二 523 14369
2019 贵州民族大学(民汉双语)(民族班) 贵州 文科 本二 504 20913
2019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一 485 36853
2019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二 448 58039
2019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班) 贵州 理科 本二 446 59369
2019 贵州民族大学(民汉双语)(民族班) 贵州 理科 本二 416 82958
年份 大学名称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选科要求
2021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一 577 6023
2021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二 547 12222
2021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一 493 29334
2021 贵州师范大学(中外合作) 贵州 文科 本二 483 40459
2021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二 438 61078
2021 贵州师范大学(中外合作) 贵州 理科 本二 378 117220
2020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一 563 6467
2020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二 536 12029
2020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一 506 32068
2020 贵州师范大学(中外合作) 贵州 文科 本二 465 46810
2020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二 460 58414
2020 贵州师范大学(中外合作) 贵州 理科 本二 388 125853
2019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一 556 7085
2019 贵州师范大学(定向) 贵州 文科 本一 550 8073
2019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文科 本二 529 12885
2019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一 493 32937
2019 贵州师范大学(定向) 贵州 理科 本一 472 43355
2019 贵州师范大学(中外合作) 贵州 文科 本二 453 48278
2019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理科 本二 446 59433
2019 贵州师范大学(中外合作) 贵州 理科 本二 371 126983

西北民族大学和大连民族大学在甘肃三年录取分数线汇总表

年份 大学名称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选科要求
2021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文科 本一 517 5504
2021 西北民族大学(散居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一 502 8026
2021 西北民族大学(长居汉族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一 502 8026
2021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文科 本二 489 10747
2021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一 481 12720
2021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二 448 21931
2021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理科 本一 440 34827
2021 西北民族大学(散居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一 440 34827
2021 西北民族大学(长居汉族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一 440 34827
2021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理科 本二 413 48061
2021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一 396 56759
2021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二 365 72428
2020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文科 本一 533 5746
2020 西北民族大学(散居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一 524 7240
2020 西北民族大学(长居汉族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一 520 8019
2020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文科 本二 506 11153
2020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一 497 13491
2020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理科 本一 468 31190
2020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二 468 22315
2020 西北民族大学(长居汉族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一 467 31657
2020 西北民族大学(散居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一 458 35874
2020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理科 本二 440 45172
2020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一 410 62438
2020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二 401 67675
2019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文科 本一 524 6848
2019 西北民族大学(散居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一 504 11095
2019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文科 本二 498 12604
2019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一 480 17886
2019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理科 本一 475 34331
2019 西北民族大学(长居汉族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一 471 36387
2019 西北民族大学(散居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一 461 42011
2019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理科 本二 457 44354
2019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二 455 25267
2019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一 414 70118
2019 西北民族大学(聚居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二 402 76930
2019 西北民族大学(长居汉族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一 - -
年份 大学名称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选科要求
2021 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二 461 18042
2021 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二 401 54136
2020 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二 501 12422
2020 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二 429 51486
2019 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甘肃 文科 本二 488 15404
2019 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 甘肃 理科 本二 442 53395


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的大学基础信息和师资力量对比

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师资介绍对比
广西民族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培养广西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而建立的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学府;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市,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具有鲜明的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曾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砥砺出“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共进、传承创新”的校风、“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躬行”的学风,凝炼出“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鲜明办学特色。 查看详情 广西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培养广西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而建立的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学府;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市,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具有鲜明的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曾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砥砺出“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共进、传承创新”的校风、“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躬行”的学风,凝炼出“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鲜明办学特色。 查看详情

西北民族大学院校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校肇始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民族学院,后民族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8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基础上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设有西北新村校区、榆中校区和附属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校园总面积1776余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文献等406万余册/件(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亿余元。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黄土地”和“黄河”为表征,以“朴实无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志存高远,奔流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核心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9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门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3个,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师生3万余人。

学校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6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7个,在甘肃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民族学为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特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和协同创新中心11个。建有国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4个,其他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0个。定期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CSSCI来源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其中《西北民族研究》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期刊”。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先后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编纂出版《格萨尔文库》,成为新时代《格萨尔》研究的学术重镇。出版英、法藏敦煌文献,被誉为敦煌文献整理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学校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入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批骨干企业”,为国内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提供了70%以上的生产用血清。学校先后同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数十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交流。

    在玉树地震救灾中,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师生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附属医院选派32人白衣执甲、驰援武汉,彰显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大爱。学校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服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