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些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藏民族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型 |
---|---|---|---|
1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学类 | 本科 |
3 | 哲学 | 哲学类 | 本科 |
4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类 | 本科 |
5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6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7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类 | 本科 |
8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本科 |
9 | 文化产业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10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学类 | 本科 |
11 | 护理学 | 护理学类 | 本科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3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14 | 民族学 | 民族学类 | 本科 |
15 | 广告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16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17 | 社会工作 | 社会学类 | 本科 |
18 | 法学 | 法学类 | 本科 |
19 | 金融学 | 金融学类 | 本科 |
20 | 财政学 | 财政学类 | 本科 |
21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22 | 统计学 | 统计学类 | 本科 |
23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4 | 公共事业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25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26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27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28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29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30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本科 |
3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本科 |
32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学类 | 本科 |
33 | 秘书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4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本科 |
35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类 | 本科 |
36 | 运动训练 | 体育学类 | 本科 |
3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方向) | 计算机类 | 本科 |
38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9 | 英语(师资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40 | 历史学(师范) | 历史学类 | 本科 |
41 | 英语(印地语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42 | 日语(语言文学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43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44 | 经济统计学 | 经济学类 | 本科 |
45 | 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免费定向生) | 临床医学类 | 本科 |
46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47 | 民族学(民族宗教事务管理) | 民族学类 | 本科 |
48 | 教育学(科学教育方向) | 教育学类 | 本科 |
4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50 | 审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51 | 汉语言文学(文秘)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52 | 体育教育(师范) | 体育学类 | 本科 |
53 | 英语(英藏翻译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54 | 文秘 | 文秘类 | 专科 |
55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计算机类 | 专科 |
56 | 旅游英语 | 语言类 | 专科 |
57 | 临床医学(社区医疗方向) | 临床医学类 | 专科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文理科 | 年份 | 招生批次 | 招生省份 | 分数线 |
---|---|---|---|---|---|---|
010101 | 哲学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0 |
010101 | 哲学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030101 | 法学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5 |
030101 | 法学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5 |
040101 | 教育学(艺术方向)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040104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1 |
040106 | 学前教育(师范)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6 |
040106 | 学前教育(师范)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040107 | 小学教育(师范)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6 |
040107 | 小学教育(师范)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2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6 |
050201 | 英语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4 |
050201 | 英语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050201 | 英语(师范)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2 |
050201 | 英语(师范)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3 |
050213 | 印地语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0 |
050213 | 印地语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050243 | 尼泊尔语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0 |
050243 | 尼泊尔语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050301 | 新闻学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0 |
050301 | 新闻学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2 |
050302 | 广播电视学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39 |
050303 | 广告学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0 |
060101 | 历史学(师范)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071201 | 统计学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1 |
080703 | 通信工程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4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1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7 |
080903 | 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方向)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4 |
080906 | 数字媒体技术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1 |
081001 | 土木工程(建筑方向)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5 |
100201 | 临床医学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66 |
101101 | 护理学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9 |
12010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方向)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2 |
120201 | 工商管理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4 |
120201 | 工商管理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120203 | 会计学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60 |
120204 | 财务管理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6 |
120206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2 |
120901 | 旅游管理 | 理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50 |
120901 | 旅游管理 | 文科 | 2018 | 本二批 | 陕西 | 491 |
西藏民族大学地处陕西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的创办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做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学校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教育部团队式对口援助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自治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易班中心)高校。
办学63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精勤进取、笃行不倦,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藏、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办学宗旨,始终与西藏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命运,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同进步,积极发挥西藏高等教育孵化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西藏在内地的重要窗口等作用,始终致力于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治藏方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致力于全力服务西藏经济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始终致力于为西藏培养一支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创校至今,学校培养了10万余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了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一大批艺术家、作家、教授、医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杰出人才,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
学校积极构建特色明显、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1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者和接班人。学校现有在校生11607人,其中本专科生10336人,研究生1271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1.9%。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涌现出了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典型。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43名(其中校本部101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3名,专技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61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55名;专任教师766名,其中教授151名,副教授229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16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48名。现有“*”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享受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不断深化协同创新,科研成果力攀高峰。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10个,自治区实验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科研创新团队3个;近五年来(2016-2020)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540余项。建有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研究中心、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思想教学研究中心、南亚研究所、旅游研究所、藏学研究所、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所、西藏高原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产出了一批以《西藏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13对关系)研究》《西藏县级政权转型发展研究》《当代西藏产业经济发展史》等为代表的重大研究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智库作用。其中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亚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依托高原环境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藏药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培育)中心以及高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等高级别实验室,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参与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等重大项目,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学校现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建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57.48亩,校舍总面积49.8万平方米。现有各类教室168间,160个实习实践基地,1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图书馆面积2.3万平方米,形成了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馆藏文献总量达319万多册。
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