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分数参考

广州大学在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发布时间: 2024-08-05 17:04:29

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广州大学在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内容,可供大家了解参考,希望以下的内容也能帮助到大家。

广州大学在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大学名称 大学分类 招生省份 招生年份 考生类别 批次名称 最低分数线 最低位次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8 文科 本一 617 4467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20 理科 本科 603 29513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4 理科 本一 599 25801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20 文科 本科 597 4119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9 文科 本一 597 4881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8 理科 本一 589 28858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6 理科 本一 585 29417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4 文科 本一 584 4207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2 文科 本一 584 -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21 历史 本科 582 5061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6 文科 本一 582 4461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5 理科 本一 578 26243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7 文科 本一 578 4216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5 文科 本一 578 4276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3 文科 本一 578 4537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2 理科 本一 576 -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9 理科 本一 568 34359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21 物理 本科 567 31356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7 理科 本一 555 28950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北 2013 理科 本一 554 28575

广州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大学名称 大学分类 招生省份 招生年份 考生类别 批次名称 最低分数线 最低位次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20 理科 本一 609 35994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20 文科 本一 599 5253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8 文科 本一 598 5469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21 文科 本一 590 9516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21 理科 本一 582 40304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9 文科 本一 579 5335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4 理科 本一 577 30072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8 理科 本一 576 29486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6 理科 本一 572 29719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9 理科 本一 570 34852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2 文科 本一 569 -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5 理科 本一 565 28940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7 文科 本一 563 5558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2 理科 本一 558 -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6 文科 本一 551 5350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4 文科 本一 550 6898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7 理科 本一 549 29156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5 文科 本一 538 5428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3 文科 本一 533 6786
广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013 理科 本一 527 32363
广州大学(较高收费) 综合 河南 2015 文科 本一 523 9237

广州大学排名前十名的大学一览表

序号 学校名称 类型 星级排名
1 中山大学 综合 5星级
2 华南理工大学 理工 4星级
3 华南师范大学 师范 4星级
4 暨南大学 综合 4星级
5 华南农业大学 农林 4星级
6 南方医科大学 医药 4星级
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语言 3星级
8 广州大学 综合 2星级
9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 2星级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3星级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文科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大学名称 大学分类 招生省份 招生年份 考生类别 批次名称 最低分数线 最低位次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15 文科 本一 614 7014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21 文科 本一 598 6687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12 文科 本一 587 6999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18 文科 本一 586 6713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19 文科 本一 581 6352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20 文科 本一 576 6211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17 文科 本一 554 5833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14 文科 本一 554 7696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13 文科 本一 552 7668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 安徽 2016 文科 本一 550 5658

广州大学院校介绍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和开放,按照内涵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理念,聚焦新工科、新师范、新文科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83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1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9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通过培育与引进并举,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17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01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36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14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特聘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8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优秀青年后备人才)195人。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突出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的新工科建设,探索拓展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现已形成由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以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与通讯工程、资源与环境、材料工程、经济与社会管理、岭南文化与艺术、师范教育等为代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软科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中,网络空间安全列全国第4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文体艺语”四个公共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现有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1个省级教学团队;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广大“金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系列精品课程66门,校级系列精品课程171门,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课程互联和学分互认的课程200门。实施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33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9%,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98.7%。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布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穗深港澳创新走廊上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设立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积极谋划在南沙的新发展。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1个。在城市基础设施减震防灾与安全、网络空间先进技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慧交通、天体物理、分析科学技术、环境工程、清洁能源材料、应用数学、生物计算、分子遗传与进化、生物计算、基因编辑、地理科学、岭南文化艺术、区域发展等领域组建了一批科研团队。2020年全校科研经费投入10.92亿元;2018、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排名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80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2019年位列全国第28位;近三年连续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与课题共12项、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2297项,授权专利1134项,连续荣获广州市专利大户荣誉称号。论文质量稳步提升,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论文数不断增加,学校2019年SCIE/SSCI、CSSCI发文量2233篇,ESI高被引论文总量148篇。近五年,学校获得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和社科奖励101项。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校、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及与风投资本对接,促进“双创”科技成果在大湾区的转化。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51项,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46个,加入产学研协同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实习基地300多个。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广东丝绸纺织集团、广州智能装备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华为、360集团、阿里云计算等近百家大型企业新建合作关系。减振抗震、声像灯光、网络安全和水环境技术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国内重大工程或企业中得到充分应用。咨政建言作用日益凸显,一批研究报告得到采纳应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起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大学已增至13所;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中意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尔大学基因干扰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等15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盛顿大学、海德堡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昆士兰大学、西澳大学、帕多瓦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境外学习”计划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等项目。近三年来,共选派资助3500余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分别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赞德兰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广州大学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立足广东,强化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广州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具有学科、城市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