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收费奖助

铜仁学院奖学金设置情况

发布时间: 2024-08-10 08:27:15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铜仁学院奖学金设置情况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铜仁学院奖学金设置情况

铜仁学院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资助项目 资助金额 资助人数或比例
国家资助 国家奖学金 一次性奖励8000元 根据当年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教育厅资金文件中实际分配名额评选
国家励志奖学金 一次性奖励5000元 根据当年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教育厅资金文件中实际分配名额评选
国家助学金 每年每人:2000元―4000元范围内确定 根据当年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教育厅资金文件中实际分配资金及学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无限制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布等情况确定,全国共资助约20万人
绿色通道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无限制
地方政府资助 征兵入伍一次性奖励 本科毕业生每人不低于7000元、在校生每人不低于5000元、新生每人不低于4000元 无限制
校内资助 困难补助 临时困难补助 临时困难补助视学生实际困难程度分为三等:1.一等为特别困难,补助额度为3000元;2.二等为困难,补助额度为2000元;3.三等为一般困难,补助额度为1000元。有特殊情况的,由学校另行研究酌情处理。 无限制
校内奖学金 专业奖学金 奖励标准:     一等奖学金90元/(人・月)     二等奖学金70元/(人・月)     三等奖学金50元/(人・月) 20%(一等4%,二等6%,三等10%)
明德学生奖 每项10000元 每年10项(含个人及团体)
参军入伍的学生奖励 本科应届毕业生从学校应征入伍,一次性奖励7000元;专科应届毕业生从学校应征入伍,一次性奖励6000元;在校生从学校应征入伍,一次性奖励5000元。 根据每年实际情况确定
勤工助学 固定岗位:每月最高400元;临时岗位:每小时10元 约150个岗位
学费减免 减免共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减免全年学费;二等:减免全年学费的50%;三等:减免全年学费的30%。有特殊情况的,由学校另行研究酌情处理。 根据每年实际情况确定

铜仁学院文科专业有哪些

院校名称:铜仁学院
序号 专业名称 学制
1 汉语言文学 (师范) 4
2 秘书学 4
3 网络与新媒体 4
4 历史学(师范) 4
5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4
6 学前教育(师范) 4
7 小学教育(师范) 4
8 特殊教育(师范) 4
9 英语(师范) 4
10 商务英语 4
11 农村区域发展 4
12 旅游管理 4
13 会计学 4
14 地理科学 4
15 园林 4
16 土木工程 4
17 林学 4
18 水产养殖学 4
29 体育教育(师范) 4
30 护理学 4
31 美术学(师范) 4
32 音乐学(师范) 4
33 视觉传达设计 4

铜仁学院最新消息资讯

12月10日,我校召开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换届大会暨二届一次会员大会。会议听取了“知联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关于<铜仁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章程(修改草案)>的说明》,审议通过了《铜仁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铜仁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章程(修改草案)》《铜仁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换届选举办法(草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及领导班子成员。学校党委副书记代亮出席“知联会”二届一次会员大会并讲话。党委委员、党委统战部部长刘德平,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罗玲玲,“知联会”全体会员参加大会。

代亮讲话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我们党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历来重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开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新局面。他强调,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学校已经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离不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和努力奋斗,“知联会”和广大党外知识分子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希望新一届“知联会”不负众望、不负重托,高举旗帜,在坚定信念凝聚共识上清醒有为;夯实基础,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素质上有位有为;履职尽责,在建言献策、服务发展上善谋善为。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努力为推动学校教学研究服务型大学建设和“十四五”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届“知联会”会长刘忠在报告中指出,我校“知联会”自成立以来,在校党委、党委统战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以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充分调动广大理事、会员的积极性,发挥自身优势,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足,需要认真研究,努力加以改进。希望新一届“知联会”继续紧跟时代步伐,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凝心聚力团结全体会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学校“十四五”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任“知联会”会长龙庆华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发言,表示将秉承本会宗旨,紧紧依靠全体理事和会员的力量,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把“知联会”建设成为党外知识分子学习研讨的园地、联络联谊的重要载体、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服务社会的大本营,不断开创“知联会”工作的新局面。

九三学社铜仁学院二支设主委杨芹代表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发言,认为“知联会”自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统战部的领导下,在前任会长及其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全体会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用“知联会”这个平台,努力促进学校中青年知识分子之间的团结、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了铜仁学院党委与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凝心聚力为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相信“知联会”新任领导班子在学校党委、统战部的领导下,一定会继续发扬民主团结的作风,带领“知联会”全体会员一起努力,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作新贡献。

铜仁学院有哪些专业

铜仁学院开设的专业有:土木工程、软件工程、应用物理学、生物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休闲体育、护理学、网络与新媒体、秘书学、统计学、信息工程、自动化、地理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林学、风景园林、水产养殖学、美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旅游管理、社会工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精细化工、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具体完整专业见下表。

铜仁学院院校介绍

铜仁学院位于素有“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美誉的贵州省铜仁市,坐落于梵净山麓、锦江河畔的川硐教育园区,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奖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院校、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省“三全育人”示范标杆高校,是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单位。百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办学起源于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几经传承演进,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百年筚路蓝缕,弦歌不绝。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愿景目标,立足贵州大地、黔东大地办教育,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铸就了“明德·致用”的校训,培育了“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凝练了“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依托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深入实施“小而精”和“育人为本、科研先行”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了以区域一流学科为引领、学科专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学校占地853亩,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实验实训中心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93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7.6万册,电子图书300万册。  

学校现有10个二级学院,2个特色学院——乌江学院(校政协同办学示范学院)和写作研究院(专攻写作与沟通的特色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国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34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化工与制药类、林学类、教育学类、计算机类实现了大类招生。  

学校现有在校生9011人,教职工988人,博士174人,硕士326人;正高级职称168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人、校内研究生导师57人,校外兼职硕导11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18人,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5人,贵州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1人,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4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3个、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号1个;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2个和铜仁学院基础教育创新团队、铜仁学院民族学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1个,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学管理团队1个,校级人才创新团队22个。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