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99 | 8488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95 | 10015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93 | 10810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92 | 11212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91 | 11639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86 | 3762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83 | 4377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76 | 5951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1 | 22337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0 | 22959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56 | 32995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56 | 32995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0 | 理科 | 本一 | 389 | 10744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9 | 理科 | 本一 | 383 | 10428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6 | 理科 | 本一 | 379 | 8265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20 | 文科 | 本一 | 378 | 3622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20 | 理科 | 本一 | 375 | 26887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8 | 理科 | 本一 | 374 | 9624 |
河海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苏 | 2019 | 理科 | 本一 | 370 | 25203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5 | 理科 | 本一 | 370 | 7801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4 | 理科 | 本一 | 370 | 8701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20 | 文科 | 本一 | 370 | 5992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9 | 理科 | 本一 | 369 | 26626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2 | 理科 | 本一 | 369 | - |
河海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苏 | 2020 | 理科 | 本一 | 368 | 38346 |
河海大学(河海里尔学院)(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苏 | 2020 | 理科 | 本一 | 368 | 38346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7 | 理科 | 本一 | 368 | 9700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9 | 文科 | 本一 | 367 | 3979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3 | 理科 | 本一 | 366 | 7969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8 | 文科 | 本一 | 365 | 3637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6 | 文科 | 本一 | 365 | 4610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6 | 理科 | 本一 | 361 | 25913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2 | 文科 | 本一 | 361 | -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6 | 文科 | 本一 | 360 | 6437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5 | 文科 | 本一 | 360 | 2747 |
河海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苏 | 2018 | 理科 | 本一 | 359 | 25683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9 | 文科 | 本一 | 359 | 6675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7 | 文科 | 本一 | 359 | 3538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8 | 理科 | 本一 | 358 | 27082 |
河海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苏 | 2016 | 理科 | 本一 | 358 | 30235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8 | 文科 | 本一 | 355 | 6966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5 | 文科 | 本一 | 352 | 4777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2 | 文科 | 本一 | 352 | -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7 | 理科 | 本一 | 351 | 26591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5 | 理科 | 本一 | 351 | 26097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4 | 理科 | 本一 | 351 | 30125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4 | 文科 | 本一 | 351 | 3342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7 | 文科 | 本一 | 349 | 6664 |
河海大学 | 理工 | 江苏 | 2013 | 文科 | 本一 | 349 | 2950 |
河海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苏 | 2017 | 理科 | 本一 | 347 | 32056 |
河海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苏 | 2014 | 理科 | 本一 | 347 | 36651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2 | 理科 | 本一 | 347 | -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4 | 文科 | 本一 | 347 | 4368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3 | 理科 | 本一 | 346 | 27761 |
河海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苏 | 2015 | 理科 | 本一 | 345 | 34899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5 | 理科 | 本二 | 344 | 36533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4 | 理科 | 本二 | 344 | 41930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5 | 文科 | 本二 | 342 | 8773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3 | 文科 | 本一 | 341 | 4823 |
河海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江苏 | 2013 | 理科 | 本一 | 339 | 39608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2 | 文科 | 本二 | 339 | -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2 | 理科 | 本二 | 338 | -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3 | 理科 | 本二 | 337 | 43375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4 | 文科 | 本二 | 332 | 10302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理工 | 江苏 | 2013 | 文科 | 本二 | 327 | 10856 |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579亩。
河海大学,源于1915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张闻天、沈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河海求学,并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钱正英为首任院长。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河海大学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和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截止2017年9月底,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1419名,其中研究生16493名,普通本科生19870名,成人教育学生13874名,留学生1182名。
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344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354名,博士生导师483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15名。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2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300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9个。
河海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之一。2016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学校水利工程学科获评A+。“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 地球科学”5个学科进入 ESI 世界排名前 1%,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15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涉及19个工程领域;56个本科专业。
河海大学坚持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培养了20余万名毕业生。温家宝总理2005年视察学校时指出,“分布在全国各地水利战线和水电战线的技术骨干,很多都是河海大学学生。新中国的水利和水电事业的发展,是同我们这里输送的大批的人才分不开的”。学校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3项,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拥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2005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河海大学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强化科研特色和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推进协同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紧密结合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西部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200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40余项。学校面向国家水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积极培育水安全与水科学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
河海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千余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近30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所)际协作关系。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办学点,推动人才本土化培养;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加强人才定制化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河海大学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秉承“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校训,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内涵特色,力争早日建成“水利特色,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