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重点专业有化学、物理学,其中物理学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物理实践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素质,能适应21世纪的教育要求,胜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任务的高素质中等学校物理和科学教师和教育类人才。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http://Www.CreDitSaiLing.Com
国家特色专业 | 化学 物理学 |
温州大学本科就业率为94.48%,硕士就业率为96.49%。
温州大学2021年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招生科目 | 招生批次 | 招生人数 |
---|---|---|---|---|---|---|
1 | 金融工程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80 |
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36 |
3 | 法学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100 |
4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32 |
5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10 |
6 | 学前教育(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58 |
7 | 小学教育(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56 |
8 | 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实验班)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33 |
9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42 |
10 | 英语(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67 |
11 | 日语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19 |
12 | 翻译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32 |
13 | 广告学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38 |
14 | 历史学(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6 |
15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64 |
1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3 |
17 | 物理学(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33 |
18 | 化学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专业)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105 |
19 | 化学(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63 |
20 | 能源化学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7 |
21 | 生物科学(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59 |
22 | 生物技术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4 |
23 | 生态学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9 |
24 | 应用心理学(师范)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35 |
25 | 应用统计学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45 |
26 | 机械工程(卓工超豪示范班)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51 |
27 | 车辆工程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11 |
28 | 智能制造工程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0 |
2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63 |
30 | 电子信息工程(内地与港澳台合作办学)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60 |
31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62 |
32 | 人工智能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43 |
3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52 |
34 | 网络工程(卓工超豪示范班)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45 |
35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48 |
36 | 土木工程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41 |
37 | 服装设计与工程(卓工超豪示范班)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17 |
38 | 环境工程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3 |
39 | 建筑学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9 |
40 | 生物制药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4 |
41 | 工商管理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31 |
42 | 财务管理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71 |
43 | 行政管理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3 |
44 | 工业工程 | 浙江 | 2021 | 综合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28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温州医科大学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本科 | |
温州大学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本科 | |
温州理工学院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本科 | |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 浙江省教育厅 | 温州市 | 本科 | 民办 |
温州商学院 | 浙江省教育厅 | 温州市 | 本科 | 民办 |
温州肯恩大学 | 浙江省教育厅 | 温州市 | 本科 | 中外合作办学 |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温州市。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已有88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学院。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6.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6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7.22万册、电子图书187.3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104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95人,教职工2113人,其中专任教师1335人(博士862人,占64.57%;高级职称715人,占53.56%)。拥有全职院士、*、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2人,现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入选人才159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建有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4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生态学为“省市共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学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课程18门,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类专业认证6个。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学生近五年共获国际奖项49项、国家级奖项1191项。2019年,学校“挑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16位,获得“优胜杯”并蝉联发起单位;在最近一届全国“大艺展”中获一等奖6项,一等奖获奖数列全国第一,获奖总数列浙江高校首位;2021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2金2银的成绩。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2个,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36项,其他国家项目730项。出版各类著作368部。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64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10个地方研究院,其中承担运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获批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1个。学校在生态环保、激光光电技术、低压电器等领域的研究大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优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全国8地建立国家示范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重点专项研发了中国首艘蓝藻水华物理喷射处理船,为攻克蓝藻水华治理难题做贡献;中国专利金奖成果“海岛特种电源供电系统”助推国家海岛、港口建设和船舶制造等高速发展;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千亿级电器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加强咨政建言,在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等区域特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曾先后创办2所独立学院,其中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于2016年成功转设为温州商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于2021年成功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充分发挥师范教育资源优势,办有直属中小学、幼儿园2所,附属学校9所,有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