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美术学院所有专业一览表内容,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级学院 | 教学科系 |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 中国画系、书法系 |
绘画艺术学院 | 油画系、版画系、壁画系、综合绘画系 |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 雕塑系、公共空间艺术系、纤维艺术系 |
跨媒体艺术学院 | 开放媒体系、媒介展演系、实验艺术系 |
设计艺术学院 | 平面设计系、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工业设计系、综合设计系、设计艺术学系 |
手工艺术学院 | / |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 | 动画系、影视系、网络游戏系、摄影系 |
建筑艺术学院 | 建筑艺术系、城市设计系、环境艺术系、景观设计系 |
艺术人文学院 | 美术史系、视觉文化系、考古和博物馆学系、 艺术行政与策划系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艺术管理系、美术教育系、艺术鉴赏系 |
上海设计学院 | / |
创新设计学院 | / |
国际教育学院 | 中国画教学工作室、书法教学工作室、 中国文化和汉语言教学工作室 |
国际联合学院 | 绘画工作室、雕塑工作室、媒体艺术工作室、建筑工作室、 工业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工作室 |
继续教育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政教研中心、文学教研室、外语教研室 |
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类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以下是全国各专业招生人数,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
招生计划
中国美术学院2022年计划招收本科生1690名(含面向浙江省招收「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本科生70名 ,具体见学校另行公布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章程;中外合作办学75名,文化与旅游部援疆援藏计划5名,待正式文件批复后另行公告),最终招生名额以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数为准。具体为:
类别 |
专业名称及国标代码 |
招考专业(类、方向) |
计划人数 |
学制 |
省统考科类 |
艺术类(校考) |
中国画130406 |
中国画 |
48 |
4年 |
按省市招生管理部门要求 |
书法学130405 |
书法与篆刻 |
17 |
4年 |
书法学(未组织统考的省市除外) |
|
美术学类1304 |
造型艺术类 |
355 |
4-5年 |
美术学和设计学类 |
|
设计学类1305 |
设计艺术类 |
630 |
4年 |
美术学和设计学类 |
|
戏剧与影视学类1303 |
图像与媒体艺术类 |
225 |
4年 |
美术学和设计学类 |
|
环境设计130503 |
环境艺术 |
30 |
4年 |
美术学和设计学类 |
|
艺术类(省级统考) |
建筑学082801 |
建筑学 |
85 |
5年 |
美术学和设计学类 |
普通类* |
艺术学理论类1301 |
艺术理论类 |
60 |
4年 |
无省统考科类要求,普通类高考录取 |
风景园林082803 |
风景园林 |
30 |
4年 |
无省统考科类要求,普通类高考录取 |
|
工业设计080205 |
工业设计 |
60 |
4年 |
无省统考科类要求,普通类高考录取 |
*普通类各专业制定分省计划。考生在高考后,志愿填报我校即可。具体录取批次及招生计划以计划投放省份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录取综合分计算
学校属于专业考试自主命题的艺术院校。根据教育部规定,考生的报考专业如为所在省级统考范围内的专业,应先参加所在省级统考,省级统考合格后,参加学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考试成绩才有效。请考生咨询所在省份所报专业的统考合格要求,我校将按照考生所在省的统考专业合格要求执行。
学校开设的艺术类(校考)专业以及建筑学专业不区分文理科按统一标准录取(不分省份,高考文化课成绩以满分750分计算,个别省份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有原始分、标准分、学业水平量化加分等多种分制,我校按原始分进行计算,满分不是750分的折算成750分)。
艺术类(校考)专业:本校自主命题的专业复试考试分数合格,且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我校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后,以专业复试成绩和高考文化课成绩折算综合分,按综合分排名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录取时,当综合分排名并列时,专业复试成绩高者优先录取;专业复试成绩并列时,分别以语文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次序,单科高者优先。
综合分折算公式:
综合分 = 专业复试成绩总分÷专业复试成绩满分×60 +高考文化课成绩总分÷高考文化课满分×40
建筑学专业:省级美术与设计类统考合格,按高考文化课成绩总分排名,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录取时,当文化总分排名并列时,分别以语文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次序,单科高者优先。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时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个系及预科和研究部,开始了“美育代宗教”的实践,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
在中国美术学院八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历经风雨。从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到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从杭州到江西、湖南、云南、重庆的漫漫西迁之路,从孤山钟声的悠远、南山湖畔的绵长、到象山之麓的宏阔,其间岁月流转,人事更迭,而精神不灭,薪火传承。
在中国美术学院八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一条是以首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兼容并蓄”的思想,一条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他们以学术为公器,互相砥砺,并行不悖,营造了有利于艺术锐意出新、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成为这所学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创造了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