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王牌专业有木材与科学工程、林学、园林、地理科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森林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算是比较好的专业了,以下是具体名单,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信息为准。
1、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
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 | 学院 |
1 | 园林 | 国家级 | 园林园艺学院 |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 | 学院 |
1 | 木材与科学工程 | 国家级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林学 | 国家级 | 林学院 |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 | 学院 |
1 | 地理科学 | 省级 | 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 |
2 | 生物技术 | 省级 | 生命科学学院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省级 | 机械与交通学院 |
4 | 车辆工程 | 省级 | 机械与交通学院 |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省级 |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 |
6 | 土木工程 | 省级 | 土木工程学院 |
7 | 森林工程 | 省级 | 土木工程学院 |
8 | 环境工程 | 省级 | 生态与环境学院 |
9 | 环境科学 | 省级 | 湿地学院 |
10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省级 | 生命科学学院 |
11 | 园艺 | 省级 | 园林园艺学院 |
12 | 植物保护 | 省级 |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 |
13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省级 | 生态与环境学院 |
14 | 园林 | 省级 | 园林园艺学院 |
15 | 森林保护 | 省级 |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 |
16 | 会计学 | 省级 | 会计学院 |
17 | 农林经济管理 | 省级 | 经济管理学院 |
18 | 环境设计 | 省级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2、国家特色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木质科学与工程
3、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森林工程、木质科学与工程
4、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8个):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 | ||
专业名称 | 所属院系 | 获准年度 |
生物技术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1 |
交通运输 |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10 |
农林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2009 |
森林工程 |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2009 |
园林 | 园林学院 | 2008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推荐人数 |
1 | 园林 | 4.7(314人) |
2 | 林学 | 4.6(268人) |
3 | 土木工程 | 4.5(175人) |
4 | 园艺 | 4.4(167人) |
5 | 经济学 | 4.1(126人) |
6 | 艺术设计 | 4.2(114人) |
7 | 法学 | 4.2(106人) |
8 | 森林工程 | 4.5(90人) |
9 | 会计学 | 4.4(80人) |
10 | 体育教育 | 4.0(76人) |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高校,以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为传统优势,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特色,理、工、农、文、法、管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
学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建校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原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架构,现设有林学院(亚太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湿地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干部学院)、国际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等23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900人,硕士研究生3312人,博士研究生166人。有在编教职工127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29人、副教授265人。入选国家、省部级以上人才共223人次,其中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3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8人、文化名家3人、教学名师7人、青年拔尖人才55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6人(含柔性5人)、高端外国专家10人、产业人才4人(含柔性3人)、青年人才14人(含柔性4人),“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2人,省委联系专家10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人,国家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林草青年拔尖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6人、后备人才17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6人、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师德标兵4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中科协中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