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理工虽然不是211,但在非211中却是最好的,就因为211名额有限,如果再给个名额那就肯定是给上海理工大学,就业率很好,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不过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学校的能动、机械和光电这三个学院都是非常不错的,管理学院现在也渐渐有起伏,只要你学好了,就业率都很高,都有很多公司来招人的。
2.军工路校区就比较好了,一般都是4人一间,一人一床、衣柜、桌子、书架什么的。宿舍楼也挺新,有的宿舍结构是寝室内独立卫生间,有的是几个寝室公用一个大卫生间,这种大卫生间反而干净,因为每天有阿姨打扫,独立卫生间就需要自己搞清洁了。总之,都挺好的。
3.动力学院很强,你可以查一下上海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排名,就我个人而言我们动力学院确实也不错,有很多很出名的老师以及教授,而且最重要的是毕业后工资比较高,每年都是供不应求。
4.上理校园环境是我见过的最漂亮~风格非常统一,哥特式建筑!全部红色系~ 至于学校而言呢~在上海处于中等水平,有些专业比较不错,动力,机械,德语等! 就业方面这几个专业也很好就业的。
5.能源与动力工程最好啦!本人虽然是光电的,但还是很羡慕能动的呢!光电信息工程本科就业率一般,但研究生就业率很高的!你现在报了进入计算机的话也还是可以的!因为上理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举措,大一、大二下学期可以任意转专业的只要你大一或大一大二的绩点达到2.5即差不多75分就可以转了,达到3.0更有希望!这些只要大一稍微学一下都很容易达到的!我是建议你到时候转到能动专业的!
6.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这个学校前身就是搞医疗器械的,生物医学,现在也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如果研究生期间出去在公司实习,那么就业就不是问题,上海这个城市提供的机会蛮多。建议读研。
7.我是上理工的,我们学校四大学院分别是:动力、光电、机械、管理。 机械专业的就业率是最高的。 其他学院有:医疗器械与食品、理学院、外语学院、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中德、中英、环境与建筑 校园文化生活选择很多,江畔剧社和空手道协会都是五星级社团,各个学院的活动以机械做得最好,他们活动最多。 吃的东西不要太挑剔的话,还是不错的,也不贵。 住的话,一句话,住宿费很便宜。 出门交通还挺方便的。
8.宿舍是学校安排,宿舍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希望你能分到好的,学校有浴室,本部有南北两个校区,共三个浴室,有的公寓宿舍楼也有洗澡间,不过不能洗热水,只能夏天冲冲凉,洗澡很便宜,一般的5毛钱左右就好了。
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学校!上海所有非985、211工程大学中最好的一所学校了,属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全部一本招生,在外省市录取分数线一般在一本线以上10到20多分!
2022年上海理工大学招生章程已经公布,主要包含学校概况、招生计划、报考条件、录取规则、收费标准、奖助学金等信息,以下是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考招生章程(秋季统一高考) | |||
一、院校全称 |
上海理工大学 |
||
二、就读校址 |
校本部校区地址为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徐汇校区地址为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195号。中英合作专业录取新生就读校区为徐汇校区;其余专业录取新生就读校区为校本部。 |
||
三、层次 |
■ 本科 □ 专科 |
||
四、办学类型 |
■ 普通高等学校 □ 成人高等学校 ■ 公办高等学校 □ 民办高等学校 □ 独立学院 □ 高等专科学校 □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
五、颁发学历证书的院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
院校名称 |
上海理工大学 |
|
证书种类 |
修学期满,符合毕业要求,颁发上海理工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 |
||
六、院校招生管理机构 |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是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统一领导学校本科招生工作;上海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是我校组织和实施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学校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上海理工大学招生工作监察小组是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纪检监察机构。 |
||
七、招生计划分配的原则和办法 |
一、我校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结合学校发展定位与办学条件,统筹考虑近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及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学校本年度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二、各招生专业无男女比例限制。 三、本年度我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高考改革省市选考科目要求等详见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招办)编印的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和计划相关文件。 |
||
八、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办法 |
预留本科招生计划的1%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
||
九、专业教学培养使用外语语种 |
各专业入学外语考试语种不限。非语言类专业入学后外语教学语种:部分中德合作专业为德语,其他专业为英语。 |
||
十、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
以教育部、原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为依据,考生须据实上报健康状况。经复查,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专业学习要求的考生,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本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
||
十一、录取规则 |
我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级招办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给予考生的全国性加分政策。我校原则上认可考生具备的所有加分项中最高分一项,且最高不超过20分。根据教育部规定,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一、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秋季统一考试)成绩录取的规则: 1.省级招办按我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将报考我校的生源从高分到低分(含加分)进行投档。具体的投档比例由我校根据各省份实际生源情况确定。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120%;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105%。 2.对进档的考生,在专业录取时,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专业志愿间无级差分。(若个别省份有特殊规定,与当地省级招办协商后另行公布)。 3.政策性加分在专业录取时计入总分。 4.同分考生专业录取排序规则 (1)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海南:选考科目为“不限”的,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为序;其他选考科目要求的,按数学、语文、外语成绩为序逐一比较安排。 (2)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首选科目为“历史”的,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为序;首选科目为“物理”的,按数学、语文、外语成绩为序逐一比较安排。 (3)其他省份:文科考生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为序,理科考生按数学、语文、外语成绩为序逐一比较安排。 5.对达到我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并符合我校提档要求,但未进入所填专业志愿,且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调剂录取。 二、生源不足时,省招办可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剩余招生计划数进行征集志愿投档;若生源仍不足,我校可以将剩余的招生计划调配至生源充足的省市安排录取。 三、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四、特殊类型招生规则 1.艺术类招生项目按照《上海理工大学202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执行。 2.保送生招生项目按照《上海理工大学2022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执行。 3.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按照《上海理工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执行。 |
||
十二、收费标准 |
学费标准 |
1.一般专业每生每学年5000元(沪价行〔2000〕第120号、沪教委财〔2000〕27号)。 2.英语(中美合作)、工商管理(中美合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中德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德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15000元(沪价费〔2003〕56号、沪财预〔2003〕第93号、沪价费〔2014〕14号、沪发改规范〔2018〕2号、中美合作专业18年4月通过物价局备案)。 3.会展经济与管理(中英合作)、工商管理(中英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25000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英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30000元(沪发改价调 〔2019〕14号)。 4.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学年10000元(沪价行〔2000〕第120号、沪教委财〔2000〕27号)。 |
|
住宿费标准 |
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200元(沪教委财〔2012〕118号)。 |
||
十三、资助政策 |
我校认真执行国家和上海市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我校承诺:确保被本校录取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
||
十四、监督机制及举报电话 |
按照招生“阳光工程”的统一要求,我校秋季统一考试招生全程接受上海理工大学招生工作监察小组监督。 举报电话:021-55270716。 |
||
十五、网址及联系电话 |
学校官网:https://www.usst.edu.cn 本科招生网: https://zhaoban.usst.edu.cn 咨询电话:021-55270799 (电话接听时间:工作日8:30-11:30;13:30-16:30,双休日、节假日除外) |
||
十六、其他须知 |
1.我校部分专业采取大类招生模式,其中: 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学共19个专业。 工科试验班(电子与信息类)包含系统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医学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14个专业。 工科试验班(医理工综合类)包含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共5个专业。 理科试验班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共2个专业。 经济管理试验班包含税收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工业工程共6个专业。 新闻传播学类包含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共3个专业。 设计学类包含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共4个专业。 凡录取进入上述大类的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不分具体专业,原则上第一学年末根据我校相关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2.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高中班以及部分特色专业等按专业招生。 3.我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及上海市招生政策,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外国语中学推荐的保送生不得录取或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 |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06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在上海浦江之滨创建沪江大学。1928年,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学校全面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沪江大学相关系科调整至华东各大学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开设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医工学堂的原址上合办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巍巍学府,沧桑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在融合传承创新中凝练形成“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精神,激励新时代的上理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学校占地面积近千亩。下设17个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在校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75人次,省部级人才189人次,高级职称教师859人,博士生导师260人。
学校长期依托、服务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骨干高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两大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基础。近年来,学校学科布局不断优化,现有60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19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和51个省部级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4个省部级平台。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三个学科稳居ESI全球前1%行列。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要,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大一流学科和管理科学高原学科,并持续支持各支撑学科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依托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学校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本科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在校留学生近千人,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