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专业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专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1-22 13:16:15

中国矿业大学专业有哪些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大类 专业类型
1 安全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本科
2 采矿工程 矿业类 本科
3 矿物加工工程 矿业类 本科
4 地质工程 地质类 本科
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类 本科
6 工程力学 力学类 本科
7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类 本科
8 消防工程 公安技术类 本科
9 工程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本科
1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利类 本科
1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工与制药类 本科
12 土木工程 土木类 本科
13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本科
14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类 本科
15 机械工程 机械类 本科
16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类 本科
17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类 本科
18 资源勘查工程 地质类 本科
19 应用化学 化学类 本科
20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类 本科
21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科学类 本科
22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本科
23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动力类 本科
2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类 本科
25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类 本科
26 会计学 工商管理类 本科
27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类 本科
28 英语 外国语言文学类 本科
29 土地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类 本科
30 工业设计 机械类 本科
3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 本科
32 金融学 金融学类 本科
33 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材料 材料类 本科
34 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类 本科
35 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 化工与制药类 本科
3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本科
37 智能制造工程 机械类 本科
38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类 本科
39 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类 本科
40 职业卫生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本科
41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本科
42 采矿工程(智能资源绿色经济) 矿业类 本科
43 机器人工程 自动化类 本科
44 自动化 自动化类 本科
45 测绘工程 测绘类 本科
46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类 本科
47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类 本科
48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类 本科
49 统计学 统计学类 本科
5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类 本科
51 信息安全 计算机类 本科
5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计算机类 本科
53 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类 本科
54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类 本科
55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类 本科
56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类 本科
57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与贸易类 本科

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招生计划&分数统计――江苏

科类 招生专业类 所含专业 计划数 2019
平均分
提前批(理) 测绘类 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10 371
地理信息科学
地质类 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10 370
地球物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普通(理) *人工智能 16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5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7 377
计算机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42 375
电子信息类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50 373
机械类 *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 56 372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职业卫生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22 374
矿业类 采矿工程、交通运输、 18 371
工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土木类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45 37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类 建筑学(五年制) 8 374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24 373
物理学类 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6 371
经济与贸易类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20 371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36 372
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28 369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12 372
材料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4 369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16 370
应用化学、生物工程
力学类 工程力学 9 370
江苏省本一线 345
普通(文) 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法学、 35 363
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德语 16 363
江苏省本一线 339

中外

合办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 12 361

高校

专项

矿业类 采矿工程、交通运输、 6 366
工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土木类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3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地质类 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6 364
地球物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3 362
应用化学、生物工程
测绘类 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8 365
地理信息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5 363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5 366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4 364
物理学类 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6 364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3 367
科类 招生专业 计划数 2019
录取线
艺术 环境设计 12 553
音乐学(声乐) 3 198
音乐学(器乐) 6 201
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7 413
注:最终计划数以省考试院公布为准;“*”为新工科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院校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区,占地4000余亩。

中国矿业大学始于由英国福公司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抗战爆发,1938年西迁陕西城固,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1949年12月,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1年4月,学校从焦作搬迁至天津办学。1952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文革”期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搬迁至江苏徐州办学,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改设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2000年,学校又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从中国矿业大学分离出去,命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至此,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正式拥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2006 年成为“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11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旧中国,学校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作为历史责任。在新时代,学校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铸就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优良校风。

学校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题词曾激励着一代代矿大人为事业不懈奋斗;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指引学校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中兴之路;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学校科研工作并为我校建校90周年题词;胡锦涛同志为我校建校100周年发来贺信;习近平同志出席了我校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两校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贾庆林同志作为国家政协主席出席我校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办的旅游孔子学院揭牌仪式。陈至立、周济、袁贵仁、陈宝生、陈希、翁铁慧等教育部历任领导也一直关心学校事业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学校设有22个学院,另有徐海学院和银川学院等两个独立学院。

学校现有67个本科专业,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十三五”省重点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被评为A+,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被评为A-。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3200多人。在1989名专任教师中,受聘正高岗位486人,受聘副高岗位862人,博士生导师473名,硕士生导师1387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12人,比例达81%。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拥有15名两院院士(含外聘),10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4人入选其他国家重点人才项目,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2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第二届杰出教学奖,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人获得第二届科学探索奖,9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学校以孙越崎学院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拔尖人才培养、个性化教育建立绿色通道。建校以来,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34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成2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拥有2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建设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4300余人,留学生750余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62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73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5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61项;授权国内专利9925件(其中发明专利4553件),授权境外发明专利698件。学校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2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了低碳能源研究院、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可持续能源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5个直属科研机构,以及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等3个对外合作科研平台。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88余万册,数字图书、期刊等1768万册,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智慧校园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的参观者14000多人。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学校以校董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服务,校董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152家,全面合作单位达到109家,与1个省级人民政府、12个地市级人民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学校承担了国家安监总局“十二五”期间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培训任务,在煤炭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与近百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联合20多所国外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并升级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矿业工程教育能力中心”并成为该中心旗舰高校。在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合作共建“中巴矿物资源英才中心”和“中厄矿业学院”。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获全国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积极主办承办“国际矿业科学技术大会”“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国际匹兹堡煤炭会议”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