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所属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获批年份 |
1 |
教师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 |
2019 |
2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2019 |
3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2019 |
4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科学 |
2019 |
5 |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2019 |
6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9 |
1.音乐表演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艺术实践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开设有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合唱指挥等核心课程,技能课程主要有声乐、钢琴、电子琴、手风琴、小提琴、二胡、长笛、古筝、小号等,采用一对一、一对二授课模式。学生入学即分主修方向,一直修至毕业。
2.音乐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音乐学基本理论素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开设有乐理、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合唱指挥、形体与舞蹈、民族民间音乐等核心课程,还开设有中小学音乐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课程。学生必修声乐、钢琴前三学期,第四学期开始分方向主修,共包括声乐、钢琴、器乐(手风琴、电子琴、古筝、二胡、小提琴、长笛、小号)、作曲和合唱共5个方向,其中声乐、钢琴和其他乐器采用一对一、一对二授课模式,一直修至毕业。
3.舞蹈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舞蹈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能从事舞蹈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开设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芭蕾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毯技课、编舞技法、现代舞基础训练等核心课程外,还开设有舞蹈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课程。技能技巧课采用分小组教学模式,形成竞赛性的学习氛围,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明显。
4.美术学专业: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各级美术培训、文博管理、装饰绘画及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有中外美术史、解剖与透视、素描肖像、素描人体、色彩、油画、中国画、美术教学法等课程。从二年级起分为油画和中国画两个专业方向。专业技能课采用小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组建第二课堂专业工作坊,通过课外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西高校特色建设专业):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数字新媒体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企业、行业从事艺术设计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有中外设计史、广告学、电脑辅助设计(PS)、标志设计、VI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材料、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专业技能课采用小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组建第二课堂专业工作坊,以项目驱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学生能胜任家居设计、景观设计等环境设计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制作、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有中外设计史、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电脑辅助设计3dsMAX、材料施工工艺与预算、住宅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广场景观设计等课程。专业技能课采用小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组建第二课堂专业工作坊,以项目驱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产品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能胜任文创产品、生活用品、旅游工艺品、工业产品等造型、设计、建模、制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业设计史、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产品效果图表现技法、电脑辅助设计Rhino、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工艺、3D打印技术等。专业技能课采用小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组建第二课堂专业工作坊,以项目驱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8.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广西高校优势特色建设专业):本专业培养能胜任服装、服饰设计与制作、设计总监和设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有中外服装设计史、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服装手绘技法、服装立体裁剪、服装纸样制版设计、服装配饰设计及工艺等课程。专业技能课采用小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组建第二课堂专业工作坊,以项目驱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等办学阶段,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宜山师范学校为基础上建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9年5月经中共河池地委批准复办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宜州民族师范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2003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实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河池市人民政府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2011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学校获批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1月,学校获批成为自治区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9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
学校现由龙江校区(老校区)和金山湖校区(新校区)组成,校园占地面积3600亩(含规划用地15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为36.7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614.03万元,生均超过1.51万元。校外实践基地236个,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室)313个。馆藏图书149.67万册(含电子图书47万册)。
学校具有70年的办学历史,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辅单位,50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体育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化学等9个专业是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等专业是2018年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专业,小学教育、制药工程等专业是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特色专业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网络工程、旅游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是2015年广西优势特色专业,英语、软件工程、汉语国际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是2014年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民族学、生物化工是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创作培养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基地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多个优势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教职工858人,其中专任教师671人,高级职称228人,硕士以上学位570人。外聘教师15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生源分别来自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海南等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与国外、境外1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已在1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约2900人。
学校是广西专业硕士学位点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建设点,教育、体育、旅游管理、艺术专业硕士学位为2017—2020年重点建设点,学校正力争“十四五”末至少有3个学科达到硕士学位点授予的基本条件,2026年具备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
学校坚持以“扎根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发展。